
山溝里種上了樹。

巖羊在寺溝顯靈山安家。
“剛下過一場雨,得抓緊時間多種幾棵樹?!?月19日,海原縣西安鎮(zhèn)鹽池村年近60歲的護林員曹學靜扛著鐵鍬,朝著離家不遠的寺溝顯靈山走去。這座山不算高,但山勢陡峭。
為寺溝顯靈山增添綠意,曹學靜自愿自覺堅持了10余年。最初,他用扁擔挑水,一擔一擔地澆灌,硬是讓山崖上綻出了一抹新綠。4年時間,他義務植樹3000余棵,讓昔日的荒山逐漸有了生機。
隨著綠化項目的落地,同行們紛紛加入植樹造林隊伍,寺溝顯靈山迎來了生態(tài)改善的春天。如今,這里已有5萬余棵樹木,不少野生動物在此安家落戶。
一汪清泉點亮綠色夢
曹學靜是脫貧戶。他說:“2015年,村里見我日子過得艱難,就給了我護林員這個公益性崗位,我的護林片區(qū)是寺溝?!?/p>
有了穩(wěn)定的兜底收入,再加上農業(yè)生產的收益,曹學靜一家的生活逐漸有了起色,最終脫貧。“今年種了29畝油菜、12畝玉米,收成肯定不差!”
“政府對我有恩,我要回報呢!”這個念頭,多年來一直縈繞在曹學靜的心頭。
2018年春季的一天,曹學靜像往常一樣巡山。走到溝谷深處,一汪潺潺流淌的清泉映入眼簾。在這個年均降水量不足300毫米的地方,這一汪清泉格外珍貴。
“寺溝其他山都有樹,就顯靈山沒有。”看到清泉的那一刻,一個想法在曹學靜腦海里閃現:有了這清泉,就能在顯靈山種活樹了!
說干就干。沒有樹苗,他就從家里移植耐旱的榆樹、柳樹。“山上能不能種活樹誰也說不準,反正從我記事起,山上就沒有一棵樹?!碑數谝慌鷺涿绶N下去時,曹學靜心想,就當做實驗,萬一成功了呢!
潺潺山泉成了他最好的搭檔。每天天不亮,他就挑著兩只水桶沿著蜿蜒的山路往返。單趟三四里的山路,曾讓他心生畏懼,但當第一批樹苗生出綠芽時,他高興得像個孩子,四處奔走相告:“這山能種活樹!”
樹木成活了,曹學靜與荒山的這場對話,獲得了回應。這更加堅定了他在顯靈山上植樹的信念。春去秋來,寒來暑往,一人、一擔、一荒山,成了這里一道孤獨又動人的風景。
從“瞎折騰”到眾人同行
起初,曹學靜在顯靈山種樹的舉動并不被親朋看好,大家都覺得他是在“瞎折騰”。有人質疑:“你在這山里還能把樹種出來,簡直是異想天開!”還有好友勸他放棄:“學靜,咱們從小到大都面對著這座山,你啥時候見這山上長過樹?別白費力氣啦!”
面對質疑,曹學靜從不辯解,只是默默地種樹。他不停地挖坑、挑水、栽苗,手掌磨出了厚厚的繭,肩膀也被扁擔壓出了深深的痕??擅慨斂吹皆韵碌臉涿绯槌鲂戮G,他就覺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。
2020年,事情迎來轉機。一次,鹽池村黨支部書記鄧海林巡山時發(fā)現了曹學靜的“秘密工程”。
“我進山的時候,正好撞見曹學靜在半山腰挖坑,一問才知道他在種樹?!编嚭A只貞浀?。
看著陡峭的山坡和稀疏的植被,鄧海林忍不住問:“學靜,這么陡的山,你打算什么時候把樹種滿?水又從哪兒來呢?”
曹學靜沒有急于回答,拉著鄧海林走到一片相對平緩的地方,指著幾十棵長勢旺盛的樹說道:“書記你看,這是我這兩年栽的,全都是用扁擔挑水澆活的。”在陽光的照耀下,那些樹的葉子閃著油光,與周圍的荒山對比鮮明。
鄧海林愣住了。他常年在村里工作,深知在這片干旱的土地上種樹有多難,更別說用扁擔挑水在山崖上栽活幾十棵樹了。
“那……栽樹的人工費,你要不要?”鄧海林問。
“從一開始我就沒打算要報酬?!辈軐W靜回答得干脆利落,“我是護林員,這片山在我的管護范圍內。你看這溝里有水流,只要把水引上山,樹就能活!”
曹學靜話語樸實,卻有千鈞之力。鄧海林看著他堅定的眼神,知道他不是一時興起,當即豎起大拇指說:“學靜,你好好干,村里全力支持你!”
回到村部后,鄧海林立即召集村干部開會,將顯靈山的綠化工作提上了日程。
2021年,鹽池村正式向海原縣自然資源局提交申請,將寺溝顯靈山納入植樹造林項目。曹學靜成了這個項目的“活地圖”,帶著技術人員走遍了每一道山梁。
在村里爭取項目的同時,曹學靜也沒有停下種樹的腳步。到2022年夏天,他已義務植樹3000多棵。
守護5萬棵樹的“生態(tài)奇跡”
2022年9月,寺溝顯靈山植樹造林項目正式落地!當鄧海林把這個消息告訴曹學靜時,這位平日里沉默寡言的漢子眼眶一下子紅了。4年來,他在顯靈山上揮灑汗水、默默耕耘,為了心中那個綠色夢獨自堅守。如今,他終于不再是孤軍奮戰(zhàn)了。
項目落地后,顯靈山處處呈現出熱火朝天的景象。推土機、灑水車開進了狹窄的山溝,苗木運輸車在蜿蜒的山路上來回穿梭,一些原本持觀望態(tài)度的村民也紛紛加入了植樹隊伍。曹學靜更是忙得不可開交,每天天未亮就背著干糧上山,在山上一待就是一天。他一會兒耐心地指導大家挖樹坑的深淺,一會兒又細心提醒澆水要澆透,確保每一棵樹苗都能喝上水。遇到陡峭的山坡,他總是毫不猶豫地沖在前面,搶著把樹苗背上去。
從2022年秋季到2023年春季,短短幾個月里,顯靈山上種下了4.7萬多棵樹,加上曹學靜之前栽種的3000多棵,5萬多棵不同種類的樹木在顯靈山安了家——有防風的楊樹、柳樹,還有山杏、桃樹。
栽樹只是第一步,管護才是關鍵。項目結束后,曹學靜和隊友們承擔起了樹木的管護工作。每天清晨,護林員們揣上兩個饅頭、一壺水就上山了,沿著山路一棵一棵檢查樹木的生長情況:發(fā)現有枯萎的枝條,就及時修剪;看到土壤干旱,趕緊引水澆灌;遇到野兔、山羊啃食樹皮,就用樹枝圍起防護欄。
付出終有回報。如今的顯靈山,早已不是當年的荒山禿嶺。讓人驚喜的是,隨著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的改善,野生動物也多了起來,10余只巖羊在此安家。每天早晨,不管哪個護林員上山,總會帶上一些玉米、豆子,撒在巖羊常出沒的地方。起初,巖羊見了人就跑,后來只要護林員一出現,它們就會從巖石后探出頭來,有時甚至會走到離護林員兩三米遠的地方,安靜地吃著他們帶來的食物。野兔、野雞也越來越多,偶爾還能看到狐貍的身影。
如今,曹學靜還在堅持種樹?!吧缴线€有幾片空地,我打算都種上樹,直到我老得干不動了?!睂Σ軐W靜來說,綠化家門口的荒山,是這輩子最驕傲的事。
在曹學靜的影響下,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了護林員隊伍。每到植樹季節(jié),男女老少齊上陣,挖坑的挖坑,運苗的運苗,后勤補給的提饃送水,熱鬧得像過節(jié)一樣。一位村民笑著說:“以前老曹一個人做的事,現在大家一起做,肯定能讓顯靈山更綠!”(寧夏日報報業(yè)集團全媒體記者 段 春 文/圖)